浙江发布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

21.05.2018  15:36

 

今天,浙江省工商局正式对外发布了《2017年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继去年发布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以来,第二次发布综合反映全省小微企业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动态指数。指数以全省160余万家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16000余家小微企业样本和各级市场监管(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计算而成。与2016年相比,有效样本增加1000多家,轮换样本3000多家,更加具有代表性。《报告》显示,2017年浙江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持续走强,四大模块指数全线上涨,总指数较2014年增长19.41%,比2016年增长7.50%。四大模块指数中,综合贡献力指数表现最为突出,上涨23.22个百分点;成长活跃度指数紧随其后,上涨21.98个百分点。信息经济和旅游业指数在2016年领跑全省八大重点产业的基础上,2017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33.60%、33.53%。全省各市指数均保持强劲的上升态势,与2016年相比,各市指数差距逐渐缩小。县(市、区)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你追我赶,竞争激烈,余杭、滨江、义乌引领县(市、区)指数30强。

浙江是小微企业大省,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在对地区GDP和税收贡献、拉动就业等方面都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2017年,全省在册小微企业数量达到168.3万家,比2016年净增25.4万家,比2014年增长58.8%。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6379.59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税金总额996亿元,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738.1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税金总额396.25亿元,同比增长10.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897.78亿元,同比增长9.47%。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184.4万人,同比增长6.3%。2015至2017年,全省共引导完成 “个转企”6.46万家,其中公司制企业5.76万家。“个转企”工作启动以来,企业在市场主体中的比重上升了6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小升规”(含“限下”升“限上”)2.4万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963家,新增上市公司194家,全省共有上市公司415家,其中中小板138家,创业板80家。浙江小微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上了新台阶。

2017 年我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持续走强

报告》表明,2017年,全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及四大模块指数全线上涨,总指数较2014年增长19.41%,比2016年增长7.50%。四大模块指数中,综合贡献力指数表现最为突出,上涨23.22个百分点;成长活跃度指数紧随其后,上涨21.98个百分点。核心竞争力指数快速上行,较2014年上升17.34%,比2016年增长8.79%。主要原因是新产品产值占比与拥有专利、商标、品牌数指数大幅上涨,分别增长47.18%、32.37%;科技投入占比、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和技术人才(含高技)比重指数涨幅均超过15%;总资产周转率指数改变过去两年的下降局面,上涨7.25%。制度供给力指数逐年升高,2017年增长8.99%,八项政策环境和制度供给满意度测评指标涨幅均超过5%。其中,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指数上升幅度最大,指数值达111.81点。

信息经济、旅游业指数继续领跑八大产业

报告》显示,信息经济和旅游业指数在2016年领跑全省八大重点产业的基础上,2017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33.60%、33.53%。其中,杭州、宁波、温州三市的信息经济产业指数分别达到138.56、137.52、144.32,增势强劲。衢州、舟山的旅游业指数涨幅分别为34.59%、33.59%,居于全省前列。信息经济产业的综合贡献力、成长活跃度指数迅猛增长,增幅均超40%。旅游业的综合贡献力、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活跃度指数涨幅均超过20%,尤其是综合贡献力指数增速达到45.81%。

文化创意、高端装备制造、金融、健康指数分别增长28.88%、27.06%、27.05%、25.42%,表现良好。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指数增长44.11%,涨幅居于八大产业同类指数首位。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综合贡献力指数表现突出,增长45.42%。金融业的综合贡献力、成长活跃度指数涨幅均超30%。健康产业综合贡献力指数增速达50.80%。

时尚、环保产业指数稳步增长。时尚指数增长19.77%,其核心竞争力指数上涨40.33%。环保指数增幅为15.90%,成长活跃度指数涨幅达到44.76%,处于八大重点产业同类指数首位。整体而言,小微企业对于浙江加快形成以八大重点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的推动作用正逐步显现。

  杭州、金华、宁波指数居全省前三甲

报告》显示,2017年,全省各市指数均保持强劲的上升态势。与2016年相比,各市指数差距逐渐缩小。

  杭州指数依旧位列全省第一

杭州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指标,无论是企业规模、结构、效益还是成长速度以及新兴产业的扩展都是全省的领跑者。2017年,杭州指数增涨了26.30%,综合贡献力和核心竞争力指数均为全省第一。金华指数排名连续两年全省第二。2017年指数达125.15点,仅比杭州指数低1.15个百分点,差距较小。成长活跃度指数表现抢眼,上涨36.20%,居于榜首。宁波指数跃升全省第三。指数上涨21.08%,从2016年的第9名上升至全省第3。

  衢州、丽水指数进步迅速嘉兴、舟山指数相对平稳

衢州指数增长20.49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0.47%,紧随宁波,位列第4,其综合贡献力指数上涨29.19%。丽水指数值为119.86点,各个模块指数较为均衡。。2017年指数涨幅分别为15.52%和14.94%。嘉兴成长活跃度指数居全省第4。舟山综合贡献力指数相对给力,排名全省第6。

  台州、绍兴、温州、湖州指数表现不俗

台州指数增长18.89%,成长活跃度指数排名较2016年上升5名,制度供给力指数112.65点,高居全省第2位。绍兴指数取得明显进步,排名由2016年的第11提升至2017年的第7位,其制度供给力指数表现最佳,以指数值115.42点位居全省第一。温州指数上涨18.30个百分点,核心竞争力增长20.21%,排全省第2。湖州综合贡献力指数表现突出,位居全省第2。

     余杭、滨江、义乌引领县(市、区)指数30强

  30强以杭州、宁波所属数量最多

    2017年,全省县(市、区)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你追我赶,竞争激烈,充分印证了在浙江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的作用日益显现。

余杭指数以129.24点的成绩,位居榜首。滨江区和义乌指数分别以涨幅26.14%、25.17%,列第二、三位;北仑区、鄞州区、西湖区、永康市、诸暨市、江干区、宁海县指数依次进入前十强。

综合贡献力指数,余杭区占据首位,增幅高达48.91%。北仑区和滨江区分别处于二、三位;其余排名前十的县(市、区)依次为:奉化区、椒江区、义乌市、西湖区、鄞州区、宁海县和鹿城区。

核心竞争力指数,滨江区拔得头筹,指数涨幅为30.5%。西湖区和诸暨市进入前三,瓯海区、鄞州区、温岭市、海曙区、玉环市、南浔区、长兴县进入前十位;

成长活跃度指数,义乌市遥遥领先,指数值高达150.49点。余杭区、江干区、萧山区三地涨幅均超30%,此外,南浔区、临海市、黄岩区、金东区、安吉县、浦江县进入前十强。

制度供给力指数,绍兴市所辖嵊州和柯桥分别占得第一、第二名。普陀区、柯城区、吴兴区进入前五;龙泉市、江山市、婺城区、平阳县、瑞安市依次为前十名。

县(市、区)指数30强,以杭州市和宁波市所属县(市、区)数量最多,表现最为出色。

  浙江小微企业成长亮点纷呈

首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实施以来,全省小微企业为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省小微企业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发展速度与质量,无论是对地区GDP和稳增长的贡献还是对吸纳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等方面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全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制度供给力指数逐年上涨,政策环境和制度供给测评项目得分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的环境满意度、政策获得感日益增强,营商环境全面改善。在政府机构办事效率、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的感受、对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的满意程度、对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满意程度、企业融资便捷程度、政府对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对用地用房优惠政策的满意程度和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八个测评指标中,全省连续4年得分最高的是“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指标,由2014年的7.14分升至2017年的7.98;综合得分最低的是“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指标,但分值也在逐年提高,从2014年的5.89分提升至2017年的6.42分。

  八大产业新设企业连年攀升  新兴动能加快成长

     报告》显示,八大重点产业引领新兴动能快速成长。2017年信息经济、环保、金融业新设小微企业数涨幅最高,分别由2014年的11353家、1410家、4464家增至2017年的31266家、3483家、10621家,增速均超130%。文化创意、信息经济、时尚、金融业新增小微企业数量均超过1万家,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新增数量已达到50947家,占全省新增小微企业数的16.33%。据样本企业统计,总产品产值提升最快的产业分别为信息经济和金融业,信息经济总产值由2014年的40.86亿元提升至2017年的60.75亿元,增长45.13%,金融总产值由2014年的1.89亿元提升至2017年的2.75亿元,增长45.70%。

  分地区来看,杭州市2017年在册小微企业总数44.06万家,新设8.50万家,比上年净增8.40万家,在第一轮三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杭州新设小微企业集中在八大重点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和信息经济,2017年新设小微企业分别为16803家、15485家。其中,余杭区、萧山区、江干区2017年新设小微企业分别为1.23万家,1.11万家,1.08万家,是杭州市小微企业新增数量的排头兵。2017年义乌新设小微企业2.59万家,在册总数突破8万家,新设数和总数均位居浙江省县(市、区)第一,义乌市这片投资创业的热土依然火热。

     新产品产值占比增加  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创新。2017年,小微样本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比由2014年的9.02%提升至2017年的13.28%,增长47.18%,同比增长26.09%。其中,宁波海曙区同比增长79.68%,杭州滨江区较上年增长62.19%,安吉县增长了43.96%。新产品产值所占比重提高最快的地区是:(1)绍兴市,增长46.01%;(2)丽水市,增长45.76%;(3)杭州市,增长39.83%。

分行业来看,信息经济、旅游、高端装备制造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推动作用。2017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产品产值占比相对2014年增长超过200%,文化创意和信息经济行业的增幅也分别达到98.94%、86.49%。

2017年,全省小微企业拥有专利、商标、品牌数指数达132.37点,较2016年增长17.60%,;全省小微企业从2014年的拥有专利、商标、品牌数0.76个/家提升至2017年的1.01个/家。其中,旅游和健康行业的小微企业拥有专利、商标、品牌数分别增长96.82个百分点、67.46个百分点。

     企业盈利面持续扩大, 发展质效逐步提高

2017年,全省小微企业盈利面扩大,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小微企业平均盈利面达74.29%,比2016年增长2.58%。盈利面最高的地区是:台州市,86.64%;其下辖黄岩区达到93.09%;温州市,82.97%,辖区永嘉县为89.52%;金华市,79.57%;辖区义乌市达到92.17%。 高端装备制造、时尚、健康三个新兴行业盈利面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达78.57%、77.82%、77.66%。

反映总体经济效益的营业收入利税率、总资产利税率指标与经营规模同步上涨,小微企业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调查显示,2017年全省小微企业资产总值指数107.51,同比增长7.08%;生产总值指数133.14,同比增长3.99%;营业收入指数112.38,同比上涨14.79%。全省总资产利税率由2014年的2.53%提至2017年的5.46%,增长2.93%;全省营业收入利税率由2014年的2.53%升至2017年的5.33%,提高2.8%。全省劳动生产率大幅增长,由2014年的26.74万元/人提高到2017年的39.83万元/人,提高48.53%。在八大重点产业中,2017年信息经济、金融、健康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比2014年分别上升9.70点、7.33点、7.02点,且各行业普遍出现增长。

     小微园区建设发力  集聚集约效应彰显

     浙江各类小微企业发展平台建设,加快了小微企业入园步伐,推动空间布局、管理方式不断转型优化,为全省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报告》显示,2017年,全省新增各类面向小微企业的园区近500家,其中小微企业园154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41家,滨江互联网小镇等17个特色小镇创建高新技术特色小镇。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省级众创空间270家,各级孵化器240个,其中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3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8个。全省各级孵化器共吸纳财政投资73.11亿元,吸纳企业投资52.33亿元;在孵企业从业人员达15.09万人,共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17360人。杭州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居省会城市第二位,拥有国家级孵化器32个,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第1位。宁波重点建设50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共入驻小微企业4642家,吸纳就业人数6.9万人。

萧山信息港小镇重点引进互联网+及人工智能产业,引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网易创新中心等孵化器,2017年获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十大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优秀平台,集聚企业1489家,实现科技型企业备案176家,引进和培育6家新三板以上上市企业,全年税收突破8亿元。杭州华业高科技产业园2017年共实现孵化器总收入2888.01万元,孵化器使用总面积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2家,当年知识产权授权数达到98件,拥有有效知识产权244件,毕业企业中当年营业收入超过5千万元企业10家。

    浙江正处于由小微企业“大省”向小微企业“强省”发展的转型期、由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为小微企业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增便利,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创新时代浙江小微企业发展的新局面,全省已启动实施新一轮 “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8-2020年),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省小微企业发展体制机制和创业创新环境得到显著优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活力与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加大。下一步,浙江将把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小微成长的首要任务,把全面提升质量效益作为小微成长的主要目标,把着力推进产业集聚作为小微成长的主攻方向,把加快健全公共服务作为小微成长的有力保障。通过推进主体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增长方式、空间布局、管理方式转型,努力使浙江成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氛围最浓、体制机制最活、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省份。

今年浙江计划整治“脏乱差” 强化小微企业园区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工作,杭州新闻
海曙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显成效
  为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生存环境、加强精准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加速成长,海曙持续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工作。今年1-4月海曙区新设小微企业2219户,同比增长17.工商局
“银商合作”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近日,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浙商银行绍兴分行“工商局
一季度浙江小微企业新设数量持续增长
  今年一季度,全省新设立小微企业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企业经营保持较好势头,全省小微企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截至3月底,全省共有在册小微企业175.工商局
宁波杭州湾新区“加速跑”
  场地拓展、项目引进、专业化众创空间搭建……最近,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