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建设:“海绵技术”正悄悄地向你走来

26.05.2016  23:28

 

杭州城市建设:“海绵技术”正悄悄地向你走来

——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任务敲定 滨江区先行一步

拔去杭城内涝之痛,让城市不再“看海”。不久前,杭州市政府已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20%以上、2030年80%以上的已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

5月26日,从市有关会议上获悉,2016年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任务敲定,滨江区先行一步,以“渗、滞、蓄、净、用、排”等源头低影响开发建设的综合措施,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海绵办”)说,今年杭州海绵城市建设任务有四大看点。

看点一:规划引领 落实重点建设区域项目实施

划定好全市的重点建设区域。经测算,今后五年,杭州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首先要7月底之前完成《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滨江、余杭、萧山、富阳和下沙经济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等7个区域专项规划,8月份启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各自的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实施方案,并针对其中的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计划,在每个具体项目中落实海绵技术措施,将海绵建设指标落实到项目立项、土地供应、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的投资项目建设行政审批五个环节中。

看点二:出台导则 启动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技术措施

加快编制出台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指导图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以利于建设项目的实际应用。各城区(开发区)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实施方案,确保峰会后重点建设区域内的新建项目全面落实海绵技术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市级财政资金补助、建设工程专家审查、养护管理等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保障。

看点三:滨江先行 海绵城市建设起到带头作用

据悉,去年,滨江区海绵城市建设就率先编制完成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北临钱塘江,南之铁路河—花园徐直河—北塘河,西至永久河—时代河,东之七甲直河—风情河—北塘河—花园徐直河的19.58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奥体中心与钱塘江滨江示范区、北塘河及其周边示范区、产业基地改造示范区。

目前该区沿江绿道(闻涛路改建)工程和西兴立交工程已开展系统的道路海绵工程建设。工程方案采用透水铺装+下沉绿地+雨水塘+雨水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带等多种道路海绵措施相结合的方案设计。对道路和周边地块的降雨径流全面进行海绵改造。

看点四:各方主动老百姓家门口海绵样板不断涌现

市海绵办介绍,市建委和各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积极主动,在所属区域内的个别项目上落实“海绵技术”,以示范项目的研究来引领和推进建设。如市建委的紫金港路、拱墅区的密渡桥路、上城区的凤山路、西湖区的丰潭路等,在部分区域的人行道上采用透水性铺装和蓄水设施;滨江区的行政服务中心、富阳区的山馆合一工程涉及的广场、河道上也运用了透水性铺装、蓄水池、透水防渗沙等透水工艺融入工程中,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累了经验。

如今,在绿草茵茵的公园,道路两旁的人行道,水清景美的游步道,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海绵样板”正悄悄地在你的家门口出现。

——密渡桥路铺设硅砂滤水石材

下雨不湿鞋,小雪不积雪,大雪不积水,冬天不结冰,防滑又耐磨,在这样的人行道上行走,你从此再也不用担心摔跤或湿鞋。

密渡桥路采用硅砂滤水石材铺设人行道路面,市区150mm降雨量,雨水经石材表面下渗,达到雨水零排放;路面下安装储水结构,采用蜂窝式多重结构滤水,在底部铺设透气防渗砂,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道路冲洗、绿化灌溉、洗车、消防备用水源等。有效节约了城市排水管道的铺设,减少了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及内涝的风险。不仅如此,夏季硅砂滤水石材可使地面降温10度左右,冬季升温6度左右,小范围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罗家斗河复合湿地系统

罗家斗河位于杭州主城区西北部,全长606米,整治中充分利用河道两岸河岸较宽的优势,探索了一种新的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方式。

整个系统由挂篮井、截污挂篮装置、调节沉淀池、复合湿地系统、地埋一体机、灌溉系统等组成。截流井储存初期雨水,用截污挂篮装置将较大垃圾和树叶进行过滤和拦截。在调节沉淀池中放入纤维填料,供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吸收有害杂质。再利用砂石过滤杂质,通过复合湿地、地埋一体机的过滤净化和深度净化消毒,最后出来的水可以达到绿化浇洒的水质。而在雨量过大时,多余的水将直接排入水中,能减轻暴雨来袭时,城市内涝的风险。

—— 杭州首个 海绵公园 古东小区

西湖区古荡街道古东小区是80年代建成的典型老旧小区,古苑公园位于整个小区地势最低处,暴雨时涝水严重。古东小区低影响雨水系统改造工程采用:生物滞留带/渗井(雨水口)+调蓄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公园广场铺装改造+雨水回用系统。

工程完工后,古东社区地下就是一个巨大海绵,当雨水大的时候,将雨水储存在地下,在干旱的时候,将储存的水再放出来。小区的雨水大部分将不再排入附近益乐路市政雨水管,可以有效地减轻益乐路排水压力,缓解汛期道路积水等现象。届时,小区内的水泥公园会变成雨水花园,绿化植被更加错落有致,雨季低洼积水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丁桥兰苑生态湿地

丁桥兰苑地处杭州城北,毗邻一号港河,市区河道整治中,在这个一号港河边上的绿化带中,建设了一个由雨水沉淀池、调蓄池和三级阶梯式生态湿地组成的一个初期雨水和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专门处理丁桥兰苑周边4.2公顷范围内的区民区、商业街区产生的雨水和阳台污水,目前这个生态湿地系统已经在正常发挥作用。

—— 富阳大青农垦场 海绵农业

富阳富春街道杨清庙村大青农垦场,一处30亩的旱地水田,水稻亩产高达650公斤。该水田采用“自然水资源微循环灌溉技术”,不用水源和灌溉渠系,仅靠天然降水的循环利用,完成水田灌溉。

“生态海绵水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富阳区耕地资源有限,补充耕地空间匮乏的现状,解决了新开垦耕地质量差、生产能力低的问题。同时,“透气防渗砂”和“硅砂蜂巢结构地下水库”构成的“生态海绵水田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

【新闻链接】

杭州这些地方城市建设可应用海绵技术

市海绵办称,海绵城市建设要针对不同的城市环境、地理位置等区别,采取的措施也各有不同。应用海绵技术,只有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解决杭城内涝隐患。

那么,城市哪些地方可以应用海绵技术?海绵城市又是怎么建设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新建公共建筑和小区住宅,可结合绿色建筑建设,推行绿色屋顶或屋顶花园,增加雨水渗透、净化和收集利用设施。

方法二:结合小区绿化和景观水体建设,设置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充分发挥雨时调蓄、旱时绿化灌溉功能。

方法三:对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可采用透水性铺装,增加雨水自然渗透空间。

方法四:对已建成道路,可通过路缘石改造,增加植草沟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向绿地空间,以改善城市道路排水。

方法五:在城市绿地和广场设置多功能调蓄池,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提高区域内涝防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