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 他在杭州图书馆工作38年 满世界为全城人民找好书

13.08.2018  19:31

每到暑假,杭州图书馆是最有人气的“充电”避暑胜地。很多人好奇,书架上那一摞摞的书是怎么被选中送到了这里?读者为什么偏爱到杭州图书馆来?杭州图书馆还有哪些未知的宝藏等待着挖掘?

赵波在杭州图书馆从事图书采访、编目、专题文献征集工作多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图书馆发展和新馆成立的亲历者。三十多年来,他始终保持敬畏之心用心采访每一个文献专题,把最有价值的书带到杭州市民身边,收集和保护有关杭州的文献呈现给现在和未来的人们。

在赵波眼里,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是图书馆的灵魂和财富,是属于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这些书的背后倾注着很多人的专业积累和良苦用心。

找到杭州图书馆的藏书优势

图书采访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图书采访,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采集”和“访求”来充实图书馆的图书馆藏。但不仅仅是买书那么简单,这里的“”和“访”是需要根据一定原则和方针进行的,如学科布局、专业设置、馆藏传统等。

赵波是1981年进入杭州图书馆采编组工作的。据他回忆,杭州图书馆是1958年开馆,最初的藏书情况比较有限,藏书规模也只有几千册。

到了80年代,图书文献虽有一定的积累,但在古籍善本这块还是有较大的缺口,所以在2005年确立建立新馆的计划时,制定了相应的五年发展规划,其中馆部级领导与采编组一同商议设立十一个文献专题,包括经济、法律、旅游、佛学等,而且在规划之前,做了大量的调研。每一个专题都经过了反复论证,实地探查、专家咨询等工作。”可见,当时杭州图书馆对树立新馆特色还是非常有信心和决心的。

但要知道在古籍善本缺乏的情况下,想要迅速建立优势,做出特色绝非易事。”赵波说,“只有充分调查研究,在其他图书馆的弱项上有所发挥,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立了引进文史哲类的台版书。

他进一步说明道,“因为当时台湾的文史哲研究在学术界被广泛认可,而且了解下来,各个图书馆引进台版书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当即决定把引进文史哲类的台版书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推进。

于是,在这个政策之下杭州图书馆开始大量地回溯性采购,即采购2005年之前出版的所有涵盖文史哲的台版书籍。令人欣慰的是,到2008年新馆开馆时,积累到了一定的规模,专题文献也做出了成果和特色,受到读者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特别是在美术专题上,更是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专题筹备之初,当时负责采访工作的赵波特意去了解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的藏书特点和借书制度,几次到访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术类院校咨询专家意见。在画册收录上偏向油画、书法、敦煌美术研究、佛学等方向,如此一来不仅在藏书上与其他图书馆形成了互为补充和各有偏重,而且敦煌美术研究既涉及美术又兼顾佛学,一举两得,满足了一大批艺术类学生查阅资料的需求,也吸引了不同人群到馆欣赏和阅读。

赵波还记得新馆开馆之后,宁波、嘉兴等多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找到他咨询做这些专题文献时有哪些思路,如何整理这些书籍,这些书又是找了哪些出版社和厂家。可以说,在政府支持和全馆上下共同努力之下,杭州图书馆确实做出了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