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⑯: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润物细无声”

19.09.2018  17:50

楼道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照明灯,一楼单元门口多了一道安全门了,下水道堵了马上有人来修了,小区的道路变得整洁干净了,时不时能看见保洁阿姨的身影了……在杭州老旧小区里,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改变随处可见,而这一切源于一项始于2009年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



(图片源自网络)


2009年以来,杭州大胆实践探索,率先在全国推出“社区化准物业管理”的模式,形成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社区化准物业管理”为基本模式,以“低收费、有补贴、广覆盖”为主要特征,以“八有”服务为具体目标的具有“杭州特色”的老旧住宅区长效管理体系,使生活于老旧小区的居民,慢慢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点滴的变化。 


创建社区化准物业管理

让老旧住宅区居民共享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载着集中居民的老旧小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亟待“革新”考验。

虽然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社区建设的加强,以及危旧房改善、背街小巷改善、庭院改善等民心工程的实施,老旧住宅区总体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居民生活缺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的现象凸显,诸如设计建设标准低、公共服务不完善、配套不全、设备老化失修、管理不善、人文环境差、安全文明程度不够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2009年开始,杭州市、区住保房管部门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出发,围绕“住有宜居”这一目标,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老城区范围内1999年前建成、尚未实施物业管理的老旧住宅区“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改善工程,实行社区党委统一领导,社区公共服务站或物业公司提供服务,小区业主共同监督的管理体系。




这期间,不少小区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案例。如沿山河社区将卫生清扫外包给灵隐环卫所,小区内“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变;涌金门社区染坊弄小区工作人员积极整顿小区卫生环境,在全市首推垃圾分类实名制,呼吁居民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改善效果显著;南肖埠社区通过把能腾出来停车又不影响小区交通的空地用来挖掘停车位、进行单向行使管理、规范化管理等3项措施解决小区的停车难问题,当车主的车进入小区时,有保安指挥将车停放到合理的地点;师苑新村设置了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每天清运,小区公共场所每日清扫,楼道每周清扫,小区还和西溪环卫所合作,由专业的环卫工人清扫……

经过三年扎实推进,杭州共完成物改工程项目301处,接管小区323个,涉及老旧住宅5923幢,推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面积约1877万平方米,惠及住户26.2万余户,走出了充分发挥居民参与社会管理基础作用的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新路子,成为深化“三大改善工程”成果、提升社区居民居住品质,推动小区物业保值增值、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又一项“民心工程”;杭州主城区范围内的老旧住宅区基本实现了社区化准物业管理的全覆盖,老旧住宅区房屋由“”到“”、道路由“”到“”、楼道由“”到“”、绿化由“”到“”、小区由“”到“”,不再是城市管理的“死角”和“短板”;老旧住宅小区内的居民生活品质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提升,过上了环境优美、文明安全、舒适方便的“”生活,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建立物改长效管理机制

为民生改善注入新动力

2012年以来,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硬件设施未能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生活品质需求、小区资金管理缺乏监管、部分小区管理水平偏低、小区业委会换届期间出现真空管理、基本信息缺乏、小区管理缺乏考核体系等。

针对这些新问题,杭州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2013年以来,杭州重点建立物业管理改善工程长效管理机制,以对物业专管员和困难人员进行持续的资金补贴为主要抓手,维持日常准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截至2016年底,共拨付市本级物改资金约29491.6万元(其中硬件整治4412.63万元,购置物管用房15165.81万元,管理人员补贴8206.25万元,困难家庭补助约80.1万元,税费补贴、考核奖励1626.07万元),2017年市级财政又安排了1343万元预算资金继续用于物业专管员和困难人员资金补贴,直至2018年明确取消。

加强多方联动、完善机制,破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升级老旧社区服务、提升生活品质……与时俱进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杭州之路”将为杭州民生改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