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曾孙吴民先隔空对话曾祖父:“学我不能全像我”

04.09.2018  14:44

  百年缶翁,艺坛巨擎。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家的星空里,吴昌硕是格外明亮的那一颗。星空下,曾孙吴民先深深懂得,曾祖父吴昌硕"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的秘籍。

  化我者生

  初秋,一袭布衣的吴民先回到故乡----9月3日,"吴民先八十初度书画小品展"在安吉吴昌硕纪念馆盛大开幕。这也是吴民先艺术人生的首次个人展览。著名书法家朱关田先生题写展名。

  穿越百年,时光回溯,偌大展厅,散落其间的130余件书法、绘画精品,仿佛在故乡的原墅上与先师吴昌硕在隔空对话。

  与传统文人画家不同,吴昌硕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将四绝融会贯通,特别是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以最传统的艺术元素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

  冲破枷锁,羽化成蝶。

  身为大师吴昌硕的嫡裔曾孙,吴民先是继承了先祖之风,在诗文、书画上,别具风格,成就卓著,将海派吴门艺术发扬光大。

  其绘画,以写意花鸟见长,偶涉山水、人物,继承缶庐翁,转益多师,笔墨沉雄,画风厚重,题诗属文,十分典雅。

  其书法,酷似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过去,人们总是说中国画不能搞那么多颜色,用太多颜色容易俗气。不过,吴昌硕绘画的用墨就特别浓,设色也特别大胆,特别鲜艳和浓丽。看那设色浓丽的牡丹,很多都是大红大紫的,但是不会让人觉得俗气,而且非常有文人的那种风骨。

  人们惊叹,吴民先将吴昌硕"用作书之笔作画"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下来。无论梅、兰、竹、菊,人们能观其到他富于变化的笔法和墨法。其绘画以写意花鸟见长,偶涉山水、人物,继承缶庐翁,转益多师,笔墨沉雄,画风厚重,题诗属文,十分典雅,形成既清新又厚重的风格。

  梅香如故——以写大篆和草书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画红梅水分及色彩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

  竹影似梦——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为"双清"或"三友"。

  人淡如菊——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黄色,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

  王者牡丹——则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生气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

  漫步展厅,细数那散落宣纸上的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画,极富生活气息。

  你看,吴民先画中那股金石气息,就得益于吴昌硕篆刻艺术。所谓金石气息,指的就是钟鼎上所铸的金文与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有的味道。人们常说谁谁的画作有金石气息,其实这种评论标准都是从吴昌硕的绘画风格出现以后才有的。

  你看,吴民先画中那雄浑的笔力,就来自于吴昌硕书法艺术。所谓笔力雄浑,指的就是其画作中的笔触朴拙、苍茫、老辣,极具浑圆、雄强的力量感。人们常说吴昌硕绘画的气息很厚、很重,按照书画圈儿里人的说法就是"笔头子"很大。

  吴民先笑言:所谓"笔头子"很大,并不是说他用的毛笔很大,而指他笔下的气息非常浑厚,一笔下去,浑金璞玉,力透纸背,又意蕴丰富、气象万千。

  作为一代宗师吴昌硕的曾孙,吴民先秉持家学,笔耕不辍,坚持从事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书画取法其曾祖,在书画、诗书等方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

  "三十学诗,四十学书,五十学画。"吴民先在教授中国美术史、中国书法、中国画写意花鸟等课程之余,从事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

  再回头!欣赏吴民先的书法,那篆隶真草皆有功力,既采魏碑汉隶之气韵,且笔致蟠曲遒劲,既深得缶庐翁精髓,又独承吴派石鼓书意。

  再回首!欣赏吴民先的画中之诗,诗从元稹、白居易出,清新平白,意境高远。特别是自作题画诗,直达胸臆,佳句迭出,在当下书画界中甚为少见。

  探赜索隐,卓而不群。吴民先曾出版多种书画作品集、文集、诗集、题画诗笺稿集。

  破我者进

  吴门寻根,源远流长。

  讲吴民先的故事,不能不讲他的太公——吴昌硕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诗、书、画、印,样样精通,是个全能型的美术大师、大画家。有人评价他:自元、明、清,民国至今的近百年来,吴昌硕是首屈一指的高峰。他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影响从国内延展到国外日本、南洋,甚至欧美。

  此时,追溯吴民先的先祖,可考可查的是889年前的第25代祖先——吴瑾。吴瑾在公元1127年(即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为避兵火战乱,带着家眷从老家淮安出发,在交通闭塞、浙皖交界的安吉归仁里定居下来。因此,吴瑾就被吴氏后人捧为迁浙始祖。

  从吴瑾到吴昌硕,一共传了22代,因此,吴昌硕为吴瑾的第22世孙,吴民先是吴瑾的第25世孙——从迁浙始祖吴瑾到吴民先,时间的车轮已经转了将近900年。

  900年!25代人!

  生于名门,家学渊源,吴民先为艺坛不可多得之士,虽早岁几经磨难,历尽坎坷。然四十岁后,执教于苏州教育学院艺术系,潜心艺事,成才甚众,并以继承家学,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吴民先是国内少数几位研究吴昌硕历史和艺术而颇有成就的专家。他对吴昌硕的艺术研究成果,对人们了解吴昌硕的艺术人生,不啻是一条清晰的脉络。

  吴民先说,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陈师、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刘海粟、钱瘦铁、潘天寿、吴茀之、王个簃、诸乐三等都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在对吴昌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也对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数十年来,在教授中国美术史、中国书法、中国画写意花鸟等课程之余,吴民先坚持从事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承和发扬吴昌硕流派艺术,取得不俗成就。书画诗文在国内外多有发表和出版,多次赴日本、韩国讲学办展,作品在海内外展出并被收藏。

  吴昌硕作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是中国近代书画第一人,绝艺飞行全世界,甚而被东南亚,尤其是日本誉为书画圣人。在吴昌硕纪念馆新馆内,不时可见中日文化交流的印迹。"日下部东作德佩琴子墓碑"两行石鼓碑刻文字静静地陈列在玻璃橱窗内,吸引了众人目光,这是吴昌硕书写的日下部鸣鹤和其妻子碑文。"日下部鸣鹤吴昌硕结友百年铭志"几行碑文是后人对吴昌硕与日本艺术家之间友谊的褒赞。

  日下部鸣鹤是最早与吴昌硕接触的日本近代书道之父,是日本书画界鸣鹤流派的创始人,他是明治时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海上漫传诗圣名,云烟落纸愧无成。浮槎万里求遗矩,千古东吴有笔精。"日下部鸣鹤称赞昌硕先生作书下笔有神,笔走龙蛇,浑然天成。吴民先说,日下部鸣鹤与吴昌硕相识于苏州,归国后,二人书信往返不断,缶翁书画也随之远播日本。早在那时,吴昌硕就有了大量日本粉丝,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中,也以吴昌硕先生在日本的影响力最大。

  1915年,日本长崎、大阪首次展出吴昌硕书画,并仿题西泠印社题襟馆造屋,并出版了《缶翁墨戏》。其年6月获赠日本雕塑家朝仓文夫创作的吴昌硕铜像,后由吴昌硕转赠西泠印社。

  时光回溯,日本的吴昌硕热却延续至今。"日本书画家一百多年以来一直热衷于收藏吴昌硕作品,凡学书画者则必学吴昌硕。据考查,至今仍有几千件吴昌硕作品散落日本。"吴民先回忆道:2014年4月,为了纪念吴昌硕诞辰170周年,在日本国立东京都美术馆,展出了"吴昌硕以及家人吴民先书画艺术展"共计173幅作品。5天的展览共计18000人参观,日本国内14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在艺术展的前言中写道,"吴昌硕在日本有不少徒子徒孙,给日本书画界带来重要影响。"

  为配合本次吴昌硕暨吴民先书画艺术国际邀请展,由中国发展出版社推出了《吴民先作品集》《缶庐拾遗及其他他图本》《凤凰山斋吟草》《题画绝句百首笺稿》等专著,为吴民先弘扬"吴门"艺术集大成之作,受到日本观众欢迎。

  似我者死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故乡,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

  安吉,处于西苕溪流域的腹地,成年后的吴昌硕就是沿着西苕溪水走出被称为"黄浦江源头"的家乡,走向东西苕溪交会处的湖州,走向太湖流域的苏州,一路去到浦江之畔的上海。而当年,他的祖先则是溯西苕溪寻源而来。

  当生命穿越百年风雨,只要思想和生活不死,艺术之树则长青不衰。

  那是,2014年9月12日是吴昌硕诞辰170周年,浙江安吉崭新的吴昌硕纪念馆同时启用。这是当地迄今建成的第三座吴昌硕纪念馆。

  人们看见,馆藏吴昌硕作品50余幅、文房用品10余件,另有近现代名家作品730余件,吴昌硕资料1000余件,成为国内外昌硕文化展示交流中心、信息资料中心,也成为安吉递铺镇的文化新地标。

  安吉,是吴民先幼年时生活的地方,1945年离开家乡后,直到1980年因受父亲嘱托,找寻亲人才回过老家,此后回来的次数也不是很多,近年思乡之情越发缠绕心头。

  听吴民先讲述人生和艺术经历,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位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的老人曾经两次患上癌症,2004年,他生怕过不了"病魔关",特地从北京赶回来向家乡捐献了20幅书画作品。

  说起2013年的故乡之行,这位古稀初度的老人激情满怀,"为了给国庆期间的家乡人民献上一场精彩的展览,我从北京回到安吉潜心创作,足足准备了3个月,精心挑选了70幅作品,表达对故乡的一份深深的挚爱。"

  虽然现已定居北京,但吴民先始终心系故乡。数月的创作很辛苦,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但苦中满含着乐,古稀之年能归哺家乡就是最大的快乐。

  那年金秋,"吴民先七十初度书画回乡展"在吴昌硕纪念馆举行,展览的作品以写意花鸟画和篆书书法为主,每一幅都是倾注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情。

  年年岁岁,花落安吉。

  时年金秋,"吴民先八十初度书画小品展"在安吉吴昌硕纪念馆开幕式上,吴民先将吴昌硕1898年主持修编的《吴氏宗谱》捐赠给了吴昌硕纪念馆。"作为吴昌硕的后人,弘扬昌硕文化,传承昌硕遗风,关心家乡发展,这是一种责任,也是我对家乡的一片真情。"吴民先感慨地说,愿大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能在故乡大地上世代相传,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安吉人,传承其智慧和力量,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我钟情的是安吉凤凰山的78平方米。"吴民先常住北京,但也常回安吉返乡疗养。安吉是吴民先的祖地,这儿的空气和菜蔬都异常新鲜,很合吴民先之意。

  夕阳西下,从吴民先家的书房阳台眺望,远处的凤凰山依旧美妙无比,右侧淡黄色的建筑就是全国最大、也是建馆最早的个人纪念馆——吴昌硕纪念馆。

  多么安静!吴民先每天可以在这里,和他的曾祖父吴昌硕对视神交,这是一个很惬意的地方。因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走动、居住和生活,那都不是他的,更不会留下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