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地“体检”取得阶段性成果

11.02.2018  18:22

  日前,由北京市地勘局地质勘察技术院牵头、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和市一零一地质大队参与承担的《北京市土地资源质量综合地质评价(第一阶段:生态地球化学子课题试点)》项目,全面完成设计任务,相关成果已提交北京市规划国土委。这一项目,也是自国土资源部提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后,我国实施的首个土地资源质量综合地质评价项目。

  该试点项目以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为手段、以摸清评价区土地“体质”为目的,对包括重金属元素、微量元素全量及有效态等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项目补充完成了房山沟域1∶5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通州于家务乡、大兴礼贤镇和房山琉璃河镇3个乡镇的1∶1万调查,以及通州德仁务村、大兴留士庄村和房山吉羊村1∶2000的高精度调查。

  项目构建了不同精度的土地资源质量生态地球化学因素评价体系,查明了试点工作区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摸清了试点工作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状况,划分了试点工作区灌溉水和大气干湿沉降物环境地球化学等级。以这些数据为基础,项目开展了试点工作区农作物安全性、特色农作物适宜种植区和农业种植警示区划分、潜在生态风险、生态地球化学成果与耕地分等成果整合等综合研究。以实现这些综合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为目的,项目组提出了成果在多个领域具体的应用建议。

  项目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以物理因素为主划定的部分高等级土地,其内在“体质”并不特别优异,而部分原物理条件差的土地,反而富含硒、碘、硼、锰等可以大大改善农作物品质的中量、微量元素;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土地内在“体质”数据依据,相关工程盲目建在了富硒等优质土地上,造成了优质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项目成果得出结论,实施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基础必须先摸清土地“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