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创新“四个载体”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22.03.2018  19:51

一是创新社区服务载体。探索“关工委+志愿者”的社区服务模式,引导青少年和居民参加公益服务,践行核心价值观。创办形式多样的五老工作室、五老服务站,踊跃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和零犯罪社区、学校创建,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五老关爱工作团建设,动员五老担任法治宣传员、庭前调查员、纠纷调解员、心理健康指导员,做好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心理咨询等关爱帮教服务。要发挥社区、学校、企业关工委作用,继续办好“假日学校”“四点钟学校”“暑期度假班”等,让双职工子女、新居民子女、流动儿童在课余、节假日远离危险、安全成长。

二是创新教育基地载体。加快嘉兴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发挥学校思想教育阵地、青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农村文化礼堂等各类资源的作用,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青少年教育阵地格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载体,发挥阵地育人作用,建好、用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上服务平台,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三是创新家长学校载体。积极研究对家庭教育加强领导、力量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措施,健全家长学校讲师团,并以创建中小学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合格单位为抓手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工作。鼓励和引导在职在编教师参与家长学校培训等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在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监护监督指导等方面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关爱青少年成长。

四是创新结对帮扶载体。探索结对联系服务的有效方式,筑起农村青少年关爱保护网络,认真做好留守、困境等农村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关爱保护。以结对子、“多帮一”等为载体做好“问题学生”、失足青少年帮教转化工作;发挥城乡五老特别是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的乡情、亲情和友情优势,讲好家风乡风故事,引导农村青少年参与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以组织老干部、老教师、社会关爱人士与特殊教育学校“手拉手”等为载体给盲聋哑等残疾青少年儿童以特殊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