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02.01.2017  06:02

  今年以来,义乌市非遗中心频频“联姻”校园,作为义乌市“美丽非遗六进活动”的重要一环,全年开展非遗进校园4场,配合学校开展各类非遗活动,教授非遗知识,挖掘非遗苗子,促进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无缝融合。

  义乌市现有非遗传承教学基地16所(包括14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其中4所学校申报剪纸,其余学校分别申报婺剧、陶艺、百子灯等本土非遗项目,学校将非遗教学与美术等相关课程结合,编制非遗专项校本教材,每周授课1-2节课,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美院教授等非遗专家进校园授课,培育和建立非遗教师队伍,非遗课程多次获得省级精品课程,非遗在“进校园”的过程中深化为“进课程”、“进教材”和“进课堂”。

  非遗传承人是工匠精神的载体,以“执着”守护非遗,以“坚守”丰富非遗,非遗进校园是工匠精神的传承途径。目前,义乌市有国家、省、市各级非遗项目80个,各级传承人61人,通过开展风筝节、剪纸比赛、陶艺实践等活动,婺剧、道情、百子灯、木活字印刷术等非遗技艺的展示展演,给每个学生心底播下工匠精神的种子。廿三里第一小学将剪纸艺术和风筝技艺完美融合,稠城第三小学创新发展婺剧和阅读,参加浙江省未成年人“戏曲阅读经典”比赛获二等奖。

  义乌非遗进校园活动还根据不同地域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如盛产陶瓷的千年文化古村缸窑村附近的杭畴小学便以陶艺作为非遗传承教学项目;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进行个别化、阶梯式教学,稠城第三小学实行强化训练和基本功训练,分梯队教授婺剧。

  此外,传承人与学校、学校与非遗中心均签订双方协议,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中心对学校进行非遗教学指导,非遗中心针对学校非遗工作实绩进行综合考核,非遗扶持经费由前几年的平均补贴机制转变为考核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