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司法局“三个突出”全面推进“名所名品名律师”培育工程

22.02.2017  21:36

   去年以来,杭州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工作部署,全面实施“名所名品名律师”培育工程,为服务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律师事业转型发展、提升律师行业社会形象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基础保障。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三次对该市律师工作批示肯定。浙杭律师事务所和2名律师获得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和全国优秀律师荣誉称号,章靖忠律师当选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
   一、突出规范规模,推进名所培育。 一是狠抓律师行业规范化建设。建立律师事务所综合评价机制,开展杭州市规范化律师事务所创建活动,首批评定“规范化律师事务所”56家。全面开展律所属地管理,各区确定重点律师事务所培养名单。围绕“聚焦制度设计,领航律所发展”主题,举办第二届律所主任论坛。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杭州市律协与香港大律师公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行业交流,7家杭州律所与香港大律师签署合作协议。截至目前,杭州30人以上规模所37家,其中50人以上所17家,百人所6家;杭州律所在北上广等地设立分所8家,在省内其他地区设立分所24家。其中阳光时代所在北上广均设立分所,打响了电力环保领域专业法律服务品牌;靖霖所与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深度合作,捐款成立刑辩研究机构。
   二、突出品牌品质,推进名品开发。 一是紧贴中心工作。围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成长等中心工作,制作专业法律操作指引,定制法律服务套餐,创新“企业法制管理模式”。如智仁所与西湖区法院签订第三方调解试点合作协议,受到最高院司改办肯定。二是优化产品供给。去年12月,该局向社会发布首批《杭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包含4大类27个服务项目,面向全体市民、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市律协组建法律服务志愿总队,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提供。三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资源集聚优势,根据各所业务发展特点,围绕公司业务、证券非诉、建筑房地产、能源环境、刑事辩护等领域研发法律服务拳头产品。针对知识产权、卫生医疗、企业法务托管等方面,大力支持中小律所发展特色业务,研发优势产品,鼓励律所依托专业特长做精做强。
   三、突出专业专长,推进名律师培养。 加大领军人才培养力度。该局和市律协搭建多方平台,发挥律师在参政议政方面的专业特长,切实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近年来,相继成立市侨商、台商、工商联(总商会)律师服务团,共300余名律师担任省、市、区(县市)政府(部门)法律顾问或立法、案件评审咨询专家,66名律师担任省、市、区(县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1人任全国政协委员。加大专长律师培养力度。市律协将业务委员会扩大至23个,进一步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与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合作举办首届杭州市“优秀青年律师领航工程”研修班,量身定制专家课程。举办青年律师演讲、“新星奖”律师沙龙、青年律师辩论赛等系列活动,2016年,各专业委员会举办“《反家庭暴力法》研讨会”、“互联网+法律高峰论坛”等活动60场,覆盖全市90%以上的律师。